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力行分享
 
 

《细讲弟子规》第33集力行分享

李笑学长

  
力行“入则孝”

  弟子本周还是力行“入则孝”,重点在以下两方面
- 每天想想自己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 不见父母过失。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原则,不辨是非,而是说我们心上和父母的过失不产生对立,对父母还是照样恭敬。深层次里,就要用上一课里讲的净空老教授传授的方法,别人的过失,都归因到自己的错。

5月7日  
   这几天每天早上都会想想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前两天还要作意去想一下,这两天好像这个念头出现比较自然比较多了,是好现象。
   当中有几次,是看到妈妈的过失,比如无端地批评弟子的其他长辈。我也从孝敬长辈的角度去劝说妈妈,我们替老人家达成心愿,这是我们小辈该做的,不是老人家要求多。您有愿望,我也一定努力帮您去达成。孝敬父母,难道不应该吗?妈妈对于这点不能有力地反驳但还是找出其他莫须有的理由,无端指责。后来我也不和她辩了。当时言语和表情我觉得还是控制的比较好的,但心里还是有点觉得:妈妈怎么能这样乱说话呢? 妈妈自己有点不高兴,吃了饭,不和我说话就回自己屋了。后来我想,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我的恭敬心,妈妈身上的问题,都是我内心的问题在妈妈身上的映现,是我有傲慢和批评人的习气(我没有说出来但内心里我不是在批评妈妈吗)!自己要对周围的问题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啊。这么一想,原来心里有的一点不悦就彻底消散了,我对妈妈该怎样就怎样,一点也没有影响了。


5月8日
   明天就要去哈尔滨给公公过80大寿了,我给公公准备了一份礼物: 我翻拍了先生保存的家庭旧照片,最早的照片包括先生的百日照,先生童年时和去世的婆婆的合影,上大学是和父亲在大学校园里的照片等等,再加上近十年我们有孩子后和公公的一些家庭合影,做了一本相册。相册的封面我给写了祝寿词:

贺老父八十寿诞

睹旧照,念亲恩,
三春晖,寸草心;

父四十,方得子,
亲恩重,终难报。

父与子,同根生,
子在外,心系父。

愿子心,同亲心,
子孙孝,亲心悦!

儿兴元 携
儿媳笑、孙女佳怡
叩贺老父八十寿诞


5月11日
    今天晚上我们从哈尔滨返回上海了。公公老人家是昨天晚上给办的八十大寿的酒席。亲朋好友来了有近百人,公公多年未见的住在辽宁的四位叔叔和他们的家眷也来了。公公老人家非常地喜悦。

    我预先给女儿也准备了祝寿词,女儿当众朗读,给爷爷祝寿。祝寿词如下

今天爷爷过生日 孙女佳怡来拜寿

一拜爷爷全家宝
家族大树长得好  全靠爷爷把根扎
爸爸填枝又添叶 孙儿开花又结果

二拜爷爷品德高
一生正直又简朴  无私无怨不计较
忍辱负重把家养 苦尽甘来福报多

三拜爷爷身体好
粗茶淡饭有真味 七八分饱人不老
平常度日话语少 淡泊宁静比药好

孙女三拜老寿星 爷爷恩情道不完
孩儿区区寸草心 如何报得三春晖

百善纵多孝当先 万事可缓孝不等
孝是做人第一步 行孝不分长与幼

陈氏先祖是舜帝 二十四孝第一名
父母毒害从不怨 纯净纯孝感动天

福禄皆由孝顺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先祖留样与我看 我学先祖孝爷爷

恭祝爷爷 八十大寿 生日快乐

一拜,祝爷爷 寿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爷爷 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三拜,祝爷爷 生日快乐、福星高照。

   爷爷听了小孙女的祝寿词非常高兴。相册爷爷也非常喜欢,放在床头,看了好几遍。
   这几天也是我力行《弟子规》的好机会。陪全家人出游,自己心里清楚,我出来不是游玩的,是为大家服务的。人多,老人尤其走得慢,我就带着女儿断后,时时留意不要把哪个老人拉下了。四婶腿脚不好,我就一路搀扶她,陪着她慢慢走。四婶的儿子媳妇一开始忽视老人走路的问题了,当我去照顾他们的老人时,孩子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了,四婶的儿子也就跟在妈妈前后搀扶一把了,然后四婶的媳妇也去搀扶走路不好的五婶了。在上很长的一段楼梯时,先生也来主动要求替换我来扶四婶了。婆婆和五婶小腿有毛病,走不动路,我就分别给她俩按摩腿,帮助她们把僵硬的肌肉揉开了。给五婶按摩完了,她尤其高兴。这次是我嫁到先生家第一次见到这些叔叔婶婶,其实是完全陌生的,但是我心里没有一点陌生人的感觉,就是把他们每个人当作自己可亲可敬的长辈来孝敬。
   其实在外面和人家的老人相处,和平辈的孩子在一起,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对老人的照顾心比他们自然和仔细得多。好像随时随地小事情上都能想到老人,比如上个台阶呀,前面路上有点坑洼不平呀,人家的孩子都在大大咧咧自顾自在前面走,我马上能想到扶好或提醒老人家当心。这个态度是谁帮我培养出来的?是我的妈妈呀。这一两年妈妈在我这里,把我给磨练出来的,平时在家对妈妈就是这样(虽然还有很多严重问题),但这种日常事务上的细节我是做的比较熟练的。这一出来,练过的,和没练过的,还真有差别。这一来,对妈妈的感恩也就油然而生。
   我们一家三口是最早离开这个家庭聚会的,我们是今天(周日)下午两点多出发的。走的时候,全家将近二十口人,都到院子里来送我们,叔叔婶婶看着我的眼神是真诚温暖的,含着笑容的,我也一直在和他们挥手作别,直到车转弯看不见他们了。
   这次聚会我还学习到了公公他老人家的心胸。几个叔叔都比公公年轻,最小的老叔才60多,比他的大哥(我的公公)小十多岁。可是论身体,论面貌,没有一个比得上我公公的。公公人瘦,但有精神,腰板挺直,走路稳健还相当快,几个叔叔每一个赶得上。原因在哪里?
    我也听先生和几个姐姐说起公公年轻时作为长子受的委屈,以前爷爷奶奶欠的债,几个兄弟都不管,债主就找到公公,把家里能吃能拿的东西都拿走。后来分房子,公公替最小的弟弟老叔去争个公平,但这老叔根本就不记得大哥的恩情,还一直上大哥家里找麻烦。所以先生和几位姐姐说起这些叔叔评价不高的,也没真心想邀请他们来。这次是公公老人家一定要请他们来的。公公一点都不计前嫌,弟弟们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跑前跑后,尽心尽力要把弟弟们招待好。
   5月9号那天,先生是从海南赶回来的,头一晚参加酒席,喝醉了,飞回来那天是被人一早架到飞机场的。飞了6个小时才到家,到家就躺下了,就没陪我们一起和叔叔们去饭店吃饭。晚上公公留二叔和老叔在家里住。我陪公公婆婆去送其他叔叔和亲戚们去旅社住。才回来,还没上楼,在院子里看到先生,先生气呼呼把公公叫到一旁,说:有件事我得让你知道,刚才老叔一到家里,看到我,就和我挑理(东北话,找人毛病的意思),说我没去和他们吃饭,不懂规矩! 我和他说了我差点都回不来了!公公耳朵背,也不知听明白没。我心里悄悄说:先生啊,这个时候你要忍忍啊,别让爸爸不高兴啊,也别让爸爸和老叔有嫌隙啊。
   我和公公婆婆上楼,回到公公的家,发现二叔和老叔在两间屋子里挑了好的那间睡下了,那可是公公婆婆的卧室。婆婆悄悄说,她可不习惯住另外那个屋子。公公笑嘻嘻对弟弟们说,没关系,你们就住那屋。后来几天,公公婆婆都让两个叔叔住在自己的卧室里。
   公公平时话也不多,现在年纪大耳朵背,话语就更少了。
   5月10日,在寿诞宴席的开场白上,先生说,以前他还有点瞧不起自己的爸爸,觉得爸爸为人太窝囊,现在越看爸爸,越觉得爸爸的心量是自己做不到的。
   所以我想这次公公的80大寿,办得如此和谐热闹,老天也帮忙,哈尔滨天天风和日丽的,这也是老人家的德行感得的福报啊。我要好好向老人家学习,学习他能包容的胸怀。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弟子现在初步有一点“闻誉恐”的态度,听见别人夸自己,的确是颇觉惶恐不安的,因为自己知道做得太差了,内心很惭愧,这个感觉是真有,不敢以孝子自居。以前没学《弟子规》时,还真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还真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
   “闻过欣”,这里我好像还有点分别心,对于我认定的大德恩师,来自于他们的批评我完全无条件地接受,可是如果是家人说点什么,有时候还觉得自己没问题,要分辩一下。原因都是自己有分别,没有平等对待,老师是大德大贤,老师说的,当然就是圣贤的话,没说的,接受。先生说的,先生可不是大德大贤,先生都没看过《弟子规》,先生说得不对,冤枉我了,我当然要为自己解释几句啦。其实先生有不满意提意见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让先生不欢喜,那问题一定在我,自己要好好反省一下才是。
   “直谅士 渐相亲”。几分钟前心里还想着,除了圣贤教育的老师们,我周围的人没有配得上“直谅士”的修养和境界的人。写完“闻过欣”那段,自己心里明白了,能给你真诚又真实的反馈、把你的问题毛病给你指出来的人,都是你的“直谅士", 你需要有“闻过欣”的态度,欢喜接受批评,勇猛去对治改正毛病习气,他们就能和你“渐相亲”了,矛盾和对立化解了,和谐及信任提升了。这顿饭,妈妈告诉你,菜咸了,山药没煮烂,妈妈就是我的“直谅士”,我要能“闻过欣”,就和妈妈“渐相亲”了;先生抱怨,你用了他的携程帐号,把里面的信息都改了,他用的时候很不方便,先生就是“直谅士”,我应该承认错误,真诚给人道歉,后不再造,而不是埋怨先生小心眼子。我能这样,就和先生“渐相亲”了。孩子说,妈妈最近变凶了,那孩子就是这个“直谅士”,我作为妈妈要诚恳接受孩子的评批,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平等尊重她的人格,在这个前提下,把孩子犯错当作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发泄自己控制不住的情绪,这样我和孩子就“渐相亲”了。


感恩老师和学长,以及一切付出的人。

惭愧弟子 李笑 感恩顶礼

2014年5月11日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